警惕字迹不清导致患者药物中毒,基层医生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2-6-8 13:55:31   点击数:
 

近日,据都市时报报道,张先生4岁半的儿子出皮疹,便医院就诊。医院拿的药后就出现了狂躁、浑身通红的症状,还伴随着意识不清。下午4点,张医院,经接诊医生核实,孩子服用药物剂量过大,诊断是异丙嗪过量中毒。

具体怎么回事呢?据了解,医院就诊时开的药是散装药,上面有药剂师手写用法用量,药师把服一片的量错写为七片。对张先生的控告,药剂师不承认写错,认为只是字迹不清,并坚称当时已口头告知剂量。医院给孩子洗了胃,张先生叫,将医院,再洗一次胃!医院里住院两天。张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药剂师的失误造成了孩子药物中毒住院,医院要负责。因此,他向卫生管理部门投诉。张先生表示:“赔医药费是最起码的,还有一个是要赔我5万元的损失费,另外如果未来这个药物,会给我的孩子带来影响,我会保留问责的权力。"检索此类事件,发现案例不在少数。“铜川一患者输液3天后医生发现拿错药”,“江苏脑炎患儿被输错药后死亡”,“糊涂医生开错药,导致女子腹中孩子不保”等等,那如何避免此类失误?基层医生需要注意哪些?

1.处方上不可开保健品

保健品是保健品,药品是药品,任何宣传具有药用诊疗功能的保健品,就已经超出了其范畴。因此保健品如果被当成药品出现在了处方上,就是属于销售假药的行为,轻则给予警告或暂停执业,重则有可能吊销执业资格。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将对保健品冒充药品的不良行为,进行重点严厉打击。

2.不可越级开具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但其实它是有等级的,不同的医师可使用的等级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抗菌药物分为3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1.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可授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权限;2.具备中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可授予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权限;3.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既在乡镇、村级别的卫生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性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可授予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权限。所以从原则上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医生大多只具备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也有少数具备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药资格,但《办法》同时也明确规定,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3.处方笺上的药品数量不能超五种

根据《处方管理条例》规定:开具中药、中成药处方,每种药品应另起一行,每张处方所包含的药品不能超过五种。西药与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合并在一张处方内,中药饮片应单独开具处方。而事实上,处方中所含药品的种类越多,越容易出现状况,各种药品之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出现医患纠纷事故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大,所以无论是从处方规范性还是风险性的方面考虑,基层医生都应该注意。

4.不可超适应范围用药

比如,枇杷颗粒是儿童禁用的药物,有些医师稍不留意会把枇杷颗粒开给小儿服用,认为效果好又是中成药没有什么副作用,这种错误做法需要纠正。一旦患儿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药方肯定脱不了干系。因此,基层医生要注意不可超范围用药,留意哪些药适用于哪些人群,加强药品专业知识储备。

5.避免重复开药

有些患儿感冒咳嗽,医生除了被开了感冒、咳嗽药物外,也开了阿莫西林颗粒和头孢克洛颗粒一起服用。实际上这两者抗菌谱大同小异,同属于杀菌剂,不需要联合用药。一次开出作用雷同的两种抗生素即既是滥用抗生素的表现,也容易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还有些老人肝脏承受不了多种药物,每天服用种类过多的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切不可为了多售药而重复开药。

总之,基层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一定要注意合理规范,避免引起诊所经营风波。

来源:都市时报、好医宝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jbyl/14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