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形状: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6~12cm,成熟后中部常下凹,呈漏斗状,菌盖边缘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这一特征和猪肚菇很相似,之前出现蘑菇中毒死亡病例的家属也是采了几朵和猪肚菇很像的野蘑菇);
看颜色: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肉、菌褶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再逐渐加深变黑色;菌柄粗短,浅灰色,内部松软。
看分布:夏秋季生长于马尾松与栲树等壳斗科植物的混交林地上。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统称火炭菇或煤炭菇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其相似,不易区分。
亚稀褶红菇的危害?
亚稀褶红菇发病极快,误食后10分钟至两三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初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伴有乏力感。接下来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明显的腰背痛、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困难。
出现酱油色尿液、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后发展为少尿、无尿。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CK)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甚至二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据统计,近年来,该种在我国至少造成几十人中毒死亡,病死率甚至可以超过50%。
我市近年监测结果表明,每年8、9月份均有报告数例亚稀褶红菇中毒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病例,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采摘、食用该类野生蘑菇。
中毒了怎么办?
如误食或怀疑误食该种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请立刻催吐,并带上吃过的蘑菇就医,以便开展物种鉴定、中毒类型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救治。
首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应立即对蘑菇中毒患者进行洗胃、导泻;保留患者呕吐物、洗胃液、尿液、血液等生物标本备检;及时报告当地卫健局并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密监测患者生化指标,如怀疑为亚稀褶红菇中毒,立即转诊至有血医院。
划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采不卖不食用,杜绝野蘑菇中毒!
不采不卖不食用,杜绝野蘑菇中毒!
不采不卖不食用,杜绝野蘑菇中毒!
来源:龙岩疾控往期回顾
事业编制!龙岩这地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
龙岩停车收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位列名!紫金矿业首次挺进《财富》世界强
好消息,龙岩城区黉门桥即将通车啦!
目前疫苗对德尔塔毒株还有用吗?秋季正常开学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