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资料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方法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16-11-17 11:14:50   点击数:
 

化工生产和检修现场的急性中毒,大多是在现场突然发生异常情况时,由于设备损坏或泄漏导致大量毒物外逸(溢)所造成。若能及时、正确地抢救,对于挽救重危中毒患者生命、减轻中毒程度、防止合并症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争取了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下列原则。

1.救护者做好个人防护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和皮肤侵入体内。因此,救护者在进入毒物区抢救之前,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如中毒者坠入罐或储槽中,尚需穿好胶皮防护服,系上安全带,然后进行抢救。否则,由于匆忙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致使中毒事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应侦察毒物来源,采取果断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的阀门、堵加盲板、停止加送物料、堵塞泄漏设备)切断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于已经扩散开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窗等措施,降低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①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患者颈、胸部纽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患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功能。

②消除毒物,防止其沾染皮肤和黏膜。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立即用清水冲洗15~30min,此外,还可用中和剂(弱碱性或弱酸性溶液)清洗。对遇水能反应的物质,应先用于布或其他能吸收液体的东西抹去,再用水冲洗;对黏稠的毒物,可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尤其注意皮肤的皱折、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物;较大面积的冲洗,要注意防止中毒者着凉、感冒,必要时可将冲洗剂保持适当的温度,但以不影响冲洗剂的作用和及时冲洗为原则。毒物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流水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方向缓慢转动。

③毒物经口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若毒物无腐蚀性,应立即用催吐剂或洗胃等方法消除毒物。对于某些毒物亦可使其变成不溶的物质以防其吸收。如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口服硫酸钠,使胃肠道尚未吸收的钡盐成为硫酸钡沉淀而防止吸收。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中毒者若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有压背式、振臂式和口对口(鼻)式三种。最好采用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法。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患者鼻孔,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或使用苏生器。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太冲等穴位,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或洛贝林。

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在患者身上,面向患者头部,用双手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部部位,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血气胸等。与此同时,还应尽快请医生进行急救处理。

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发生急性中毒后应及时采取各种解毒措施,降低或消除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如采用各种金属配位剂与毒物的金属离子配合成稳定的有机配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也可依据毒物的性质注射相应药液解毒。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者可立即让其吸入氧气,不但可缓解机体缺氧,也能促进毒物排出。

采用药物中和及分解产物的措施。如甲醇中毒,酸中毒是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溴甲烷或碘甲烷在体内可分解成酸性产物,急性中毒时可采用碱性药物治疗。

企业理念:途行千里,胜在服务!

官方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jbyl/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