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悄然而至
一大波野生菌开始冒出来
既美味可口又赏心悦目
一大波吃货抵不住“舌尖上的诱惑”
化身“采蘑菇的马里奥”
在这野生菌飘香的季节
人们在享受野生菌美味的同时
全国多地毒蘑菇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再次敲响了人们舌尖上的警钟
特别是现在潮湿闷热的天气
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
摘几个回家炒来吃?
不!不!不!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你看到的野生蘑菇很可能是剧毒的!致命的!接下来随小编来了解一下毒蘑菇吧一、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一)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二)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三)不食用。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四、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温馨TIPS:
1、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
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
比如鸡油菌、红黄鹅膏这些野生菌颜色都很鲜艳实际上它们均可食用(鸡油菌)
(红黄鹅膏)
有些野生菌虽然颜色普通
但是它们都有剧毒,不可食用
比如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亚稀褶红菇)
民间上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
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但是根据颜色与形状
不能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因此不能“以貌取菇”
误区二: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
很多人认为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会导致溶血严重时可能使器官衰竭致死(亚稀褶黑菇)
误区三:蘑菇生虫就没毒
很多人坚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因为虫子吃了这些毒蘑菇没有死实际上剧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豹斑鹅膏)
误区四:环境的“清洁”和“肮脏”
与蘑菇的毒性无关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鹅膏、口蘑、红菇这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鹅膏)
(口蘑)
(红菇)
误区五:毒蘑菇遇银器会变色
民间流传着煮蘑菇时放入银器同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可致银器变色实际上这个鉴别方式无科学依据同煮的材料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与毒蘑菇同煮时也不会变色2、常见的
毒蘑菇类型
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1
白毒伞2
灰花纹鹅膏灰花纹鹅膏1灰花纹鹅膏2黄盖鹅膏白色变种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自我急救指南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孕妇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6、凡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7、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野生菌虽然秀色可餐但是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的小编再次提醒大家看到野生蘑菇不要猎奇路边的蘑菇不能采吃切记!
不要随便采摘!
不要随便采摘!
不要随便采摘!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素材来源:宁远发布综合、百度图片等
-END-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