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州市荷塘镇的一对老夫妇近期不慎被哺乳期的家狗咬伤,因担心得狂犬病,一起服用含有“生附子”毒性中草药的民间偏方,岂料发生“心室颤动、呼吸停止”的严重中毒症状,生命垂危。医院多学科专家联手精心救治,夫妇俩才得以从“鬼门关”脱险。
内科ICU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52岁的吴姨家住高州市荷塘镇的农村,她家养的一只母狗最近生下了9只狗崽。她担心母狗奶水不足,第一次捉了5只狗崽送给亲戚养,隔日再次去捉狗崽时,意外却发生了。“母狗发疯了一样扑上来,咬住我的右小腿肚子。我想走都走不了,流了很多血。”吴姨回忆当时被狗咬住不放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时,她的丈夫就在旁边,见状急忙靠近驱赶母狗,岂料,也被发怒的母狗一口咬伤了右脚跟。
以前村民被牲畜咬伤,村民使用的一般都是民间偏方,这次吴姨和他的丈夫也不例外。
被狗咬伤之后,夫妇俩担心感染上“疯狗病”,向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求助,获得一包含有生附子的中草药。岂料刚喝下煎煮的药汤,夫妇俩很快就感觉到舌头、牙根发麻,心脏胀痛。
吴姨说:“感觉心脏咚咚跳得很快,像要爆炸了一样,脚已经不听使唤了。”药汤的毒性发作很快,随后她眼前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了。家人赶快把中毒的两人送往镇卫生院救治,见到病情危重,随即医院急救中心。
据接诊医生介绍,入院时这两名患者双眼凝视,牙关紧闭,肢体不断抽搐,全身大汗淋漓。医院马上对夫妇俩予洗胃,以促进毒物排出。由于生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乌头碱中毒以心脏损害为主,女患者在救治中就突发心室颤动、呼吸停止,经守护的医护人员给予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后才神志转清。随后,这对夫妻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医院心内科一区、中医科、消化内科的专家也加入联合救治中,进行抗心律失常、解毒等综合治疗。经过该院多学科专家的精心救治,该夫妇最终转危为安。
心内科一区专家为误服生附子夫妇做检查专家提醒,繁殖期的狗、猫情绪波动会很大,特别是哺乳期的母狗攻击性很强,和主人之间“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容易发生伤人事件。不幸被动物咬伤发生后,伤患者要及时就医处理,注射疫苗,而不要轻易相信民间偏方。
那么被猫狗咬伤后,该如何处理? 1、立即清洗伤口,挤压伤口以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拔毒,千万不可用嘴去吸伤口处污血; 2、用20%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最后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清洗时间至少15分钟 3、局部伤口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 4、及时注射疫苗,抗狂犬病毒血清。此时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等以控制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
狂犬病的临床反应狂犬病患者会出现恐水怕风的症状,如有声光、水的刺激会出现间歇性痉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最后病人可能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病潜伏期——99%在1年内发作
病人发病之前经历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翔实的研究证明,多数在1-3个月,99%在一年内发作,超过1年已少见,但也有小于1周,多于1年的情况。潜伏期的长短和伤口部位,清洁程度,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其中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清、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
狂犬病的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其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狂犬疫苗——越早接种越好接种狂犬疫苗越早,其效果越好,但即使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
注射过疫苗,还需要注射吗?
对接受过暴露前或暴露后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者,要根据时间和咬伤程度来选择是否注射疫苗:
●如果一年内再发生较轻的可疑接触感染,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同时密切观察咬人的犬在10日内是否发病而不必注射疫苗,一旦咬人犬发病,需立即给被咬的人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如果是一年以后再被咬伤,可于当天、第3天各注射一针疫苗即可。
●对严重咬伤、以前接受过疫苗接种但时间较久,对疫苗的有效性有所怀疑者,则应重新进行全程即5针疫苗的暴露后预防免疫,必要时应包括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除了被咬后的预防处理外,平时我们要尽量避开疯狗,不要打扰看护幼崽的母狗,不要向狗狗扔石子,不要突然加速接近狗,以免因引发狗的恐慌而导致狗对人进行攻击。
如若遇到疯狗,不要突然转身跑开,不要直接瞪视狗的眼睛,事实证明静止不动或放缓动作可以减少被狗攻击的可能,如果遇到疯狗攻击,则要将身体蜷起,保护头面部。(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