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喂药的十个常犯错误,总有一个你犯过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17-12-11 21:08:57   点击数:
 

孩子病了需要吃药时家长们最头疼了,因为很多孩子非常拒绝吃药,还经常弄得大哭大闹,家长们束手无策,其实给孩子喂药也是很有技巧的,家长们若是总是踩到误区怎么能顺利喂药呢,到底怎么给孩子喂药呢,十大误区家长一定要避开?

1

捏鼻子喂药

捏鼻子喂,孩子就只能通过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呛咳,严重的会出现肺部感染,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除此以外,脆弱的鼻黏膜和血管还有可能被粗暴的家长捏到破损,在捏鼻过程中,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这种粗暴的手法,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吃药,百害而无一利。

2

各种饮料来“送药”

有的家长不想用捏鼻子这种粗暴的方式,就想到一个温柔的方法,把药丸子压碎放进宝宝们平常喜爱的牛奶,果汁或者母乳当众,一喝就把药吃了。

这种方法看似美好,其实也不太明智。

果汁:尤其是鲜榨的那些,含有的元素比较丰富,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作用。比如含维生素C的果汁有还原性,含钙、铁的果蔬汁可能与药物成分结合生成另一种物质,甚至有些药物本身在液体中就不稳定,混着果汁吃可能会影响药效。

牛奶:对部分抗生素、止泻药和铁剂等药物也不太友善。比如牛奶会降低某些抗生素活性,影响止泻药的药效,使铁沉淀。

母乳:可能与药物结合形成另一种物质,影响药效。更得不偿失的是,孩子本来对母乳充满好感,一旦你将药物混入母乳后,一些味觉较为敏感的孩子会发现母乳中有异味,直接吐出来不说,还可能因此抗拒母乳。

3

包在食物里一起吃下去

有的家长发明出食物包裹法,把片剂研碎、胶囊掰开,洒进食物里哄孩子吃,其实隐患挺多,因为食物中可能有某种成分会与药物互相作用,或者影响药物代谢,尤其有三类药物不能这么做:

一种是强调不能掰开的缓释制剂,主要是一些缓控释片、肠溶胶囊、肠溶片,一旦掰开磨碎会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不仅会影响药效,甚至会有危险;

另一种是强调空腹服用的药,尤其是消化系统药物,比如驱虫药、止泻药等,拌着食物吃也会影响药效;

有些胶囊壳是为了掩盖药物的刺激性或难闻气味,一般也不宜掰开。

4

喂药时欺骗宝宝说味道像糖果一样

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爸爸妈妈们应该教育宝宝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宝宝不得玩火一样。让宝宝记住“只有在父母的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

如果对宝宝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宝宝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同时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5

给宝宝干吞药片

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要宝宝干吞药片。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确实困难,也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

6

任意加大或减少药量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充当“医生”来给宝宝配药。但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

用药剂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而有些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7

没有按照指示喂药

一些糖浆类的药物是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放一段时间药物会沉淀,不摇均会导致药水的上2/3浓度低,而下1/3浓度高,服药达不到有效作用。这一点对于混悬液制剂(如吗叮林混悬液)尤为重要。

8

擅自使用处方药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上个月用剩了一些眼药水,现在邻家的小弟弟也得了同样的眼病,为什么不可以用那瓶剩下的眼药水呢?

首先在上次使用时,药水的滴管可能已受到了污染;其次药物有可能过期了。另外,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既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

9

过长时间喂药

宝宝感冒,妈妈认为是小事,便自己找药给宝宝吃,一连吃了好几天,病情好像都没有好转。像这种情况,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

因为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必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不然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妈妈都不知道呢。

10

盲目使用退烧药

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退热药的应用时机是很重要的。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让宝宝乖乖吃药,试试这四招

1.选好剂型多省事

1)首选果味剂型药品

家长们在选用剂型时,应优先选择适宜小宝宝服用的果味剂型药品。

例如果味泡腾剂,因为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对孩子来说很有趣,心理上不会很抗拒,口感又好,跟气泡水差不多。

但一定要注意正确用法,泡腾片绝对不能直接吞服。

2)尽量不选胶囊

胶囊则是最不受欢迎的剂型,因为它特别容易粘在口腔里或者食管上,很不舒服。所以,给孩子吃药,能不选胶囊就别选胶囊。

实在没得选的话,可以先让孩子喝一些水保持口腔湿润,再将胶囊放入口中,大口喝水将它吞下去。

2.看剂型调整喂药策略

如果药物是片剂,并且溶解于水后服用不影响药效也不增加毒性,可先将药片碾成粉末,用温开水溶化后,自制成「液体剂」。

液体剂的喂法就比较简单了,可以先把孩子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用勺伸进去到舌根处,轻轻压住舌根促使孩子产生吞咽动作,听到咕咚一声,确认孩子把药吞下后再把勺子拿出来。

3.武力喂药也要技巧

如果孩子特别抗拒张嘴,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孩子两颊上颌关节处,使上下颌分开。

如果吃药后孩子立刻呕吐,可以适当补回相应的量。但如果吃药后半个小时才呕吐,就不用补量了。

4.平时心理铺垫很重要

为了不让孩子对苦味那么抗拒,在孩子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就可以适当给他们喝一些带有苦味的果汁和汤水,比如苦瓜汁、芥菜汤等,那么孩子就不会那么怕苦。

当孩子到了能自己用勺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采用心理战术,不要把吃药当成吓孩子的惩罚手段,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

还有个巧妙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盒子,把需要吃的药事先放进去,吃药时从卡通盒子里取出来,这样也能提高孩子对药物的友善度。

总之,任何事情都一样,找对方法其实也没那么难吧,对吧~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经东东妈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yzyy/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