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的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因此饲料的选择和利用影响着肉鸡养殖的成本和出栏时间。为了合理安排出栏时间和生产量,肉鸡大多饲喂配方饲料,这类由能量和蛋白组成的饲料能加快肉鸡出栏时间,同时由于饲料成分多样,不利于长时间存储,存储方式不当也可能引起饲料霉变而产生霉菌毒素。肉鸡食用霉变饲料或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轻则引起中毒休克,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对肉鸡的身体机能和生长产生严重的危害。
一、霉菌毒素中毒症状
肉鸡霉菌毒素中毒症状由轻到重表现不一,不同周龄的肉鸡中毒程度存在差异性。一般而言,周龄越小的肉鸡,食用同一批霉变饲料,中毒症状越严重,可直接造成肉鸡死亡或瘫痪。周龄较大一些的肉鸡随着体重的增加,免疫力较强,但同样难以避免中毒引发的继发性感染。具体症状表现为喘息、摇头、打喷嚏,饮水与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体重骤减,毛色杂乱、双翅下垂、口腔溃烂,并同时伴有腹泻的情况。情况严重时也可引起肉鸡瘫痪或死亡。解剖病死鸡,发现消化系统感染,盲肠扁桃体发现球虫,肠道大肠杆菌感染发炎,体内其他器官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及病变。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中毒还可引起肠胃炎、出血性肺炎、皮肤溃烂等。
二、霉菌毒素中毒病因分析
1.饲料含水量较多。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的首要条件就是饲料水分,当饲料的含水量较高时保质期就相应的缩短,含水量较高的饲料发生霉变产生霉菌毒素的概率较高。一些饲料生产厂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加工流程减工时,致使饲料的含水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为饲料霉菌毒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饲料运输、存储管理疏忽。饲料运输、存储的过程中会受湿度、温度的影响,导致含水量增加,或者包装出现破损,都可能为霉菌毒素的产生创造条件。
3.饲养方式不合理。肉鸡散养式养殖的,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肉鸡采食的过程中,饲料接触潮湿地面或者饲料槽,长时间采食不完,导致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
三、霉菌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1.治疗方法。
肉鸡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采食了产生霉菌毒素的饲料引起,因此肉鸡霉菌毒素中毒防制的第一步就是停止使用霉变的饲料,杜绝肉鸡采食或误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其次,对肉鸡补充VC和VE,抑制毒素对肉鸡的毒害。当中毒较为严重引起肉鸡消化系统及组织器官感染时,应该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防止继发性感染。同时,还需要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补充营养,提高肉鸡的免疫力。VC、VE以及葡萄糖溶液要连续给药1周,抗生素根据肉鸡中毒感染的情况给药,一般一天一次,连续给药3d。
2.预防措施
1)重视饲料的选择。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重视饲料的配比和含水量,选择含水量较低的饲料。建议在选购前拆袋检查,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喂养。
2)加强运输、存储管理。为了保障肉鸡饲养的饲料在保质期内能够得到较好的保存,要重视运输饲料过程中的防潮保护,重视装车与卸车,防止造成包装损坏。在饲料管理过程中,同样要做好防潮管理,避免饲料直接接触地面而受潮。要定期检查存储的饲料,定期的通风防潮。建议不要一次采购太多的饲料,以免引起霉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重视科学饲养方式。饲养员在饲养肉鸡的过程中,一定要检查饲料是否发生霉变,禁止给肉鸡投放潮湿霉变的饲料。对于肉鸡散养场而言,阴雨天最好采取饲料槽喂养,避免饲料直接与潮湿的地面接触。及时清扫散落在地上的饲料,防止鸡误食地面上发生霉变的饲料。集约式养殖的肉鸡也要定期的清扫消毒饲料槽,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综上所述,饲料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高温难以破坏,常规消毒难以消除毒素,而肉鸡食用产生霉菌毒素的霉变饲料,对肉鸡身体具有严重的危害,能够引起肺脏、肝脏、脾脏等器官病变或坏死,造成肉鸡营养不良、死亡。为此,建议养殖户加强饲料的管理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一旦发现霉变坚决杜绝给鸡饲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兽医导刊》第6期
陶光洲/广西钟山县清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陶光洲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