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如何通过佶好贴敷调理从医3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19-6-16 15:56:48   点击数:
 

邱波医生,湖南湘潭人,从医30余年,秉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努力学习,深钻医术,擅长针灸、小儿推拿,邱波医生拥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经验,擅长使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进行疑难病症调理。本文汇集邱波医生贴敷调理病毒性腹泻的心得体会和典型案例,值得广大医药行业同仁学习和借鉴。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是以轮状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肠道疾病。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因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外形就像车轮,所以命名为“轮状病毒”。目前还没有杀灭轮状病毒的药物,所以不需要吃药来治疗。因为轮状病毒是一种病毒,不是细菌感染,所以使用抗生素也不能杀死病毒。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还会侵犯小肠粘膜,造成粘膜损伤。

轮状病毒对宝宝最大的危害是脱水。轮状病毒损伤小肠粘膜的速度非常快,小肠粘膜吸收水分明显减少,同时导致乳糖消化障碍,增加场内渗透压,引起体内大量水分进入肠道,最终导致大量含有电解质的水分快速丢失,引起脱水。严重的脱水可能引起宝宝昏睡、昏迷,损伤大脑,甚至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治疗轮状病毒最最关键的是防止脱水。

富含电解质的水主要有米汤、苹果汁等,腹泻期间可以给宝宝多喝这种富含电解质的水。妈妈还可以把大米炒焦后再熬粥,让宝宝喝这种焦米汤,对改善腹泻的效果也特别好。

防止脱水还有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宝宝使用口服补液盐,但国内市场上的补液盐都是成人和儿童共用的,没有宝宝专用的,口感也不受宝宝欢迎,推荐大家最好选择靠谱的海淘购买国外的适合宝宝的口服补液盐。

如果一时之间买不到合适的口服补液盐,妈妈也可以自制,具体方法是:

水毫升+白糖10克+精细食盐1.75克煮开,放温后少量多次的喂给宝宝。

如果宝宝喝了水,但4小时内仍没有排尿,甚至出现哭时少泪、口腔干燥等脱水加剧的状况,医院。

病因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临床表现

普通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但少数患儿短期内仍有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持续数周,个别可长达数月。

西医对于此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只是对症治疗,而中医对此有着较强的优势,尤其是穴位贴敷,对服药困难、伴有呕吐的婴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有好的调理效果,必须有准确的辨证。

辨证分型

秋季腹泻一般分湿热型与寒湿型。

1、湿热型小儿腹泻

湿热型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湿邪侵袭肠胃,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脾主运化,其气主升,湿热蕴结就会导致脾气运化失司,故小儿出现脘腹痞闷,食少纳呆的症状;湿又为阴邪,热势急,两者相合易阻气机,故小儿出现便溏;湿遏热伏于体内,故小儿出现汗出而热不解,口渴多饮的症状;湿热蕴结,则小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除此之外,部分孩子的大便如水样、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或伴呕吐,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一般可以用消食贴(中脘穴)、通便贴(神阙穴)、湿热腹泻贴(止泻穴)、退热很热贴(涌泉穴)等进行调理。

典型案例:

患儿,男2.5岁,无诱因出现呕吐,入口即吐,继之发热,哭闹,腹胀、舌红、苔黄腻、体温38.6℃、无腹泻。追问病史,三天前到育婴店洗过澡,遂告诉家长,孩子可能得了病毒性肠炎,明天可能腹泻。给予以下方案进行调理:

膻中穴——消食贴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通便贴

关元穴——湿热腹泻贴

双涌泉——很热贴

第二天反馈,热退、吐止,腹泻7到8次,水样便、大便急迫、味臭、肛门红。给予以下调理方案: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通便贴

关元穴——湿热腹泻贴

足三里——湿热腹泻贴

第三天反馈,大便4到5次,不再急迫,臭味减轻,肛门微红,给予调理方案如下: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通便贴

关元穴——湿热腹泻贴

第四天反馈,大便两次味不臭,饮食欠佳,腹不涨。给予调理方案如下: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湿热腹泻贴

关元穴——寒湿腹泻贴

第五天反馈,饮食如常,大便一次,精神稍差,调理方案为: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消食贴

关元穴——寒湿腹泻贴

次日再次反馈,身体恢复正常。

本案例贴敷调理的关键,是千万不要闭门留寇,初期一定先用通便贴,尤其第一天不拉的孩子一定跟家长讲清楚用通便贴的意义。

2、寒湿型小儿腹泻

寒湿型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寒邪侵袭肠胃,导致寒湿困脾,脾胃运化失司。寒湿为阴邪,不耗损津液,所以小儿口淡不渴;湿阻导致气滞,故小儿面色无华;寒湿困阻脾阳,故阳气不宣,不能温化水湿,所以小儿会出现轻微肢体浮肿的症状;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因此小儿会出现小便短少的症状;脾被寒湿所困,胆汁外溢,所以小儿面目肌肤呈黄色;脾主运化,运化不利故小儿脘腹胀痛,食少纳呆;湿注肠中,则小儿出现便溏;寒湿内盛则小儿舌淡、苔白腻、脉象濡缓。精神萎靡,大便一般绿色水样,不臭。贴敷调理一般以消食贴(中脘穴),寒湿腹泻贴(神阙穴、止泻穴),遗尿贴(关元穴、命门穴)为主。

典型案例:

患儿男,一岁一个月,呕吐半天,继之腹泻,大便绿色水样、腹胀、舌淡、苔白腻,精神萎靡、体温36.6℃。综上,给予以下贴敷调理方案:

膻中穴——消食贴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通便贴

关元穴——寒湿腹泻贴

第二天反馈,大便变稠,量少,次数减少,腹不涨,给予调理方案如下: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寒湿腹泻贴

足三里——寒湿腹泻贴

命门穴——遗尿贴

第三天反馈,大便三次,质稠,开始饮食,方案调整为: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寒湿腹泻贴

关元穴——寒湿腹泻贴

命门穴——遗尿贴

第四天反馈,大便一次,成型,食欲改善,给予:

中脘穴——消食贴

神阙穴——寒湿腹泻贴

命门穴——遗尿贴

再次反馈,已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辨别湿热型小儿腹泻与寒湿型小儿腹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前者热盛,所以小儿口渴喜饮,且舌质红、苔黄;后者寒湿为阴邪,阴不伤津,所以口淡而不渴,且舌质淡、苔白。由此可见,朋友们需要鉴别宝宝腹泻的证型,然后才能确定相关的贴敷调理方案。

温馨提示

为防止患儿因呕吐、腹泻引起脱水,可以让家长自己配制口服补液,具体方法为:

取小米适量,上锅翻炒,炒到小米颜色变白或听到“啪啪”响声的时候,倒入适量开水,放入两三粒茶叶(茶叶品种不限),烧开后,小火熬十分钟,取上清液,兑入适量食盐,湿热腹泻者放入适量白糖,寒湿腹泻者放入适量红糖,呕吐期少量频服,腹泻期可以当水饮,以防患儿脱水,后期也可以适量食用小米饭,补充营养。

注:本文红色字体部分仅供健康调理专业人士参阅,文中所涉佶好贴敷用品均为非药品,不能代替药品,贴敷调理不能代替临床治疗。)

以上贴敷组合仅供参考,在实践中应注意根据个体差异临证变通。让我们一起为临床实战经验丰富的邱波医生精彩分享点赞吧!欢迎留言探讨和反馈。

本文由琨远集团中医药贴敷事业部湖南省办学术部向桂凤老师整理编辑。

END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yfzl/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