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会中毒?
街坊们最先能想起来的,估计就是美味大过天的河豚。
但小编今天要说的,可不是河豚。
它是——淡水石斑鱼!
就是吃了这种石斑鱼汤中毒的
前两天,淡水石斑鱼放倒了丽水庆元县的吴女士一家四口!
当天,阿姨来竹山村做客,她特意在路边摊买了3条新鲜石斑鱼,结果鲜美的鱼汤刚喝完,医院。
吴女士回忆,自己熬鱼汤时没有去除鱼卵,大约一个小时后,几个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综合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可能是鱼卵有毒。
4年前就毒倒过一家三口
年5月,庆元人叶先生一家三口也吃了一锅石斑鱼,他70多岁的父亲吃了不少鱼卵,几个小时后全身冒虚汗、脸色发紫。
事发后,庆元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工商局当时曾相继介入了调查。
在排除毒鱼的可能后,调查人员还是认同了医生的判断,系石斑鱼的鱼卵可能含有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这一毒素,不会对鱼本身造成影响,但不仅人不能食用,鱼卵及其内脏还要尽可能深埋处理,因为家禽或牲畜食用后也同样会引起中毒。
淡水石斑鱼中毒可能系上游污染原因
雪卡毒素多存在于海藻中,小鱼吃下含有雪卡毒素的海藻,大鱼再吃下小鱼,毒素随之积聚在大鱼体内。
鱼类食用剧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而成,是赤潮生物毒素之一。毒性比河豚毒素强倍,每公斤体重食用0.5毫克的雪卡毒素,就可能导致死亡。
中毒症状一般在食后2小时~10小时出现,病程2周~3周,开始发病时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易与急性胃肠炎混淆,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四肢麻木、膝关节酸痛、小腿肌肉刺痛、瘙痒感。
强行科普
淡水石斑鱼其实只是民间一种叫法,和深海石斑鱼的品类是完全不同。就像渔民们将虾围养起来就取名“基围虾”,但实际这是日本对虾的专用名。
“养殖淡水石斑鱼对水质条件要求很严格,所以一般都在山间的小溪流中养殖,本身并不含有毒性。”舒妙安说,按理说,小溪中不应该有雪卡毒素。在他看来,食用淡水石斑鱼中毒,更多需要考虑上游污染等因素。
吃深海石斑鱼也有中毒的8岁孩子差点全身瘫痪食用深海石斑鱼中毒也是有的。
年,广州一名8岁的孩子,就因为吃了深海石斑鱼的丰富鱼卵,最终差点全身瘫痪。事发后,当地酒店还一度停售此类石斑鱼。
进口深海石斑鱼过关时相关部门会进行检疫,这就安全了吗?广州检疫部门表示,这种检疫,主要是查看动物身上有没有传染病毒,像动植物自身的毒素,是不会检查的。
相关专家说,只要是深海鱼,都可能存在雪卡毒素,有中毒先例的包括了跳跳鱼、珊瑚鱼、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海豚等。
通俗地说,海鱼越大,其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来更危险。
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发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数达5万多人。
防中毒三窍门:挑小头去鱼头清内脏无论是吃海产还是养殖的石斑鱼,都要记住三个技巧:
尽量选吃小石斑鱼、不宜食用鱼头、要将鱼血和内脏清除干净。
要是想更放心,加工时就把鱼头去掉,下厨前将鱼肉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如果吃石斑鱼后胃肠道出现不适,一定要用匙柄、筷子或手指等搅触咽喉位置催吐,医院急救。
“这些吃鱼禁忌你要知道”
空腹吃鱼——“痛风”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吃生鱼片——“肝吸虫病”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新鲜活鱼,现杀现做。”这是饭店经常打出的诱人招牌。许多人认为,活鱼现杀现吃,才能更好地保证味道和营养。但事实上,鱼宰杀后马上就吃并不科学,还可能把毒素吃进体内。
新鲜活鱼刚刚宰杀后,会处于一个僵硬阶段。此时鱼体内的能量代谢仍在进行,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在这个阶段烹饪,不仅口感差,营养也不能充分被人体吸收,酸性肉质还会影响消化。此外,鱼体内可能存在一些毒素、寄生虫或细菌,这些没有死亡的有害物质也可能进入人体。
鱼被宰杀后2—5个小时,鱼肉中的一些酶才开始发挥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让鱼肉变得鲜美细嫩。同时,鱼体内代谢已经停止,毒素大都排出,细菌也都已经死亡,所以这是烹调的最好时间。
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广州百米生活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都市快报羊城晚报
广告合作:林经理
联系、--
(工作时间:09:00-18:00)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