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期常见,多人食用后中毒,这些不要采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2-7-8 15:47:02   点击数:
 

最新食安资讯

Information

来科个普

Science

食安系列专题

Series

近日,广东又出现食用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的新闻,据报道,广东梅州2村民在户外采摘了野蘑菇,向当地老人讨教认为无毒后回家烹制,6个人进食后,有4人出现中毒症状,送院治疗。

据了解,他们所吃的毒蘑菇是号称广东“头号毒王”的白毒伞,这种致命毒物,仅50克就能要一个成年人的命。

“头号毒王”白毒伞

日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安消费提醒↓↓↓近期,广东省天气多变,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断肠草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为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种类

有毒蘑菇种类多样、难以分辨

凭经验采食野生蘑菇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在这里

蘑菇中毒常见症状

1.急性肝损害型

一般进食后6~30小时内发病,极少数在6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并有神经系统症状、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为鹅膏属的一些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类型。

2.急性肾衰竭型

一般在进食6~24小时内发病。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中毒性肾损伤,少数可伴有肝损害。具体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肝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赤脚鹅膏、拟卵状鹅膏等。

3.横纹肌溶解型

在我国主要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一般在进食15分钟~2小时内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小时后出现全身无力明显、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伴全身疼痛、血尿或酱油色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种中毒类型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还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根据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豹斑鹅膏、球孢丝盖伞等。

5.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少数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甚至会因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

6.溶血型

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内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还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细胞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死亡。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卷边网褶菌等。

7.光敏性皮炎型

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时被吸收,进入身体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症状,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内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类型包括污胶鼓菌、叶状耳盘菌等。

蘑菇中毒急救措施

不小心误食蘑菇中毒

该采取什么措施急救?

蘑菇虽鲜美,生命价更高

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谨防一起“躺板板”

编辑|吴嘉玲审核|飞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bzzs/14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