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2-4-27 17:17:49   点击数:
 

  天气转寒,一氧化碳中毒随之进入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生煤炉取暖或用热水器洗澡、通风不良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等,为保证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小编向大家普及一些关于煤气中毒的知识。

  通常说的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初期极易被忽略,出现中毒症状后往往浑身乏力不能自救,而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造成煤气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1、冬季一氧化碳中毒首要原因是在密闭居室内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冬季气压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使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导致中毒。

2、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漏气,或烧煮过程中火焰被扑灭,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换气不良,也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且不易解离,导致人体缺氧而发生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意识尚清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中度中毒者在轻度中毒基础上,伴有神志不清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改变;重度中毒者出现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急救?

一旦出现煤气中毒者,市民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把中毒者移到室外或其他空气新鲜的房间,宽松衣服。如果中毒者神志不清,要立即拨打呼叫急救车,同时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呕吐物排出。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对煤气中毒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是思想麻痹。煤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在不少人认为不会产生煤气的时候,煤气却已存在了。其实,所谓煤气就是煤、碳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只要有煤碳燃烧,就会产生煤气,特别是氧气供给不足的燃烧,如火炉在烧旺之前或将熄灭的时候,产生的煤气更多。

  误区之二是把人冻一冻或灌些醋、酸菜汤就可解毒。发生煤气中毒后,轻者只要把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就可以逐渐恢复,重者使用高压氧舱治疗效果也很好。但寒冷及醋、酸菜汤并无解煤气之毒的作用,如果把病人抬到寒冷的地方,反而会使病人因受凉感冒或并发肺炎而加重病情,或因延误抢救时间而带来严重后果。

  误区之三是有些人认为,煤气中毒经抢救恢复了健康后就平安无事了。实际上有的中毒者过2周至3个月时间又突然出现痴呆、大小便失禁、偏瘫等症状,往往被误诊为脑出血、精神病等。其实,这仍是煤气中毒的特殊表现,只要把救治时间延长一段,就可防止发生这些后续症。

  误区之四是白菜叶、橘子皮、松树枝或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有些人认为在火炉上放些白菜叶、橘子皮、松树枝之类,或放一盆凉水,或在地上洒些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的发生,其实白菜叶之类不能与一氧化碳起任何化学反应,一氧化碳也不能溶解在水里,因此,这些东西都不能解煤气之毒,自然也就不能预防煤气中毒的发生。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合理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正确安装风斗。

  2、伸向窗外的部分要加上防风帽。

  3、煤炉、烟筒一定要密封。架设在室内、用于通煤气的炉筒各

接口处,必须要用双层塑料胶带或黑布胶带缠绕使其封闭,而炉筒各接口处要顺向连接并保持一致,以防煤炭燃烧产生的液体倒流,影响通气、腐蚀炉具,而且这样安装也不利于通风。

  4、煤炉通风口要直对门口方向,夜间用煤球封火时应适当留通风口,千万不可封死所有通风的地方,用于封火的燃煤量也要适中。

  5、白天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6、由于蜂窝煤燃烧产生的煤气液体酸性很强,容易腐蚀铁皮炉筒,为防止不断脱落的铁锈堵塞煤炉的排气口,使用时最好三四天清理一次杂物,并轻轻敲击炉筒,让即将脱落的铁锈脱落并清理干净,以防烟灰堵塞烟筒,影响煤气出路。

  7、选购蜂窝煤时要注意,优质,也就是毒气很小的煤球色发蓝,而劣质蜂窝煤色泽发黑。从燃烧过程看,劣质煤燃烧过的废煤球有点发红,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优质煤燃烧过的废煤球整体发白且产生的废气无害。

  8、装有土暖气者检查管道穿过墙壁的地方,应该完全堵死,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卧室。

  9、睡觉前应该仔细检查煤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关死。

  10、切忌在没有烟囱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焦炭等可燃物取暖。

  11、为了防止万一,可在家里安装1个换气扇。

—END—

来源

网上宣传平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bzzs/13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