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早发现,急救知识要知道
什么是药物中毒
用药剂量超过规定甚至达到极限或误服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从而引起身体内脏功能受损。
药物中毒的症状
头晕、呕吐、腹痛、心悸、意识障碍等。
并发症状:
1.肝功能损伤:由于药物通过肝脏新陈代谢,所以过量的药物服用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甚至衰竭,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出血的情况。
2.肾功能损伤:由于药物通过肾脏排泄,所以过量药物服用会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衰竭,表现为腰痛、血尿、少尿无尿等症状。
3.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血细胞由骨髓制造,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过量服用会造成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抵抗力变低。
急救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医院洗胃、导泻。
3.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的排除。
4.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5.重度中毒需做透析治疗,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
常见的用药误区
1.用果汁、牛奶服用药物
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在吃早餐时用牛奶送服药物,但牛奶、果汁等均不适合用来送服药物。这是因为牛奶和药物混在一起,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将药物包裹在里面,阻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释放。所以,最好用温开水服用药物。
2.服用过期药物
有些老年人在吃家中常备的药物时,不注意是否已经过期,从而服用了过期药物。一般来说,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抗生素类药品超过有效期,哪怕一天,都不能用。
3.自我用药,随意加大药量
高血压、冠心病等虽是老年人常见病,但常见病不等于是自己就可以随便去买药,随意决定服用药量,必须经医师诊治,药品应用时必须密切注意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结语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疾病都是预防大于治疗,所以平时在药物的使用方面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发生中毒现象。首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服药剂量服用,加强对老年人的监管。再者如果家里有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建议由家人保管药物,可以减少服药中毒的几率。
编辑:小羊、小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