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霉菌中毒病的防治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1-8-22 13:49:42   点击数:
 猪霉菌中毒病临床较为多见,高温高湿季节较为多发,霉菌毒素种类较多,以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临床最为多见。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危害,病猪可表现全身症状;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危害生殖系统,病猪表现发情不规律,流产,屡配不孕,生殖能力下降。预防本病需把好饲料原料关,做好饲料的运输和存储工作,猪场做到细节化管理,合理使用脱霉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

1

霉菌毒素

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为真核生物,比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生物都高等,空气中能独立繁殖,尤其是营养更为丰富的饲料表面,很容易滋生霉菌。霉菌在大量繁殖时,除了导致饲料适口性下降外,还可以对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等进行消耗,使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霉菌可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种类可达数百种,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对于养猪业来讲,临床危害最大的还属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本文重点就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猪的影响进行重点阐述。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危害最大,当猪一次量食入了大量黄曲霉,在24h内可导致肝细胞出现严重损伤,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苷酶含量上升,血胆红素超标,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和代偿能力,因此,中毒前期病猪症状表现轻微,等1~2周之后症状逐渐加重,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可视粘膜苍白,粪便干燥或稀薄,偶尔能见到脱落的肠粘膜覆盖在表面,有时还能看到血便出现,后驱行走不稳,经常低头耷耳,神情呆滞,严重的可出现黄疸,急性中毒猪多于表现症状后的48h之内死亡,临死前有中枢神经症状表现,全身不自主颤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脆,稍微用尖锐器具碰一下就会破裂,表面呈苍白色或黄色,胆囊缩小,肝脏组织压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能见到肝胆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增生。腹腔中可因肝脏的炎性渗出而充斥大量腹水,并伴有血液混入。肠道出血,大肠粘膜及浆膜有明显的出血斑,结肠浆膜有胶状的浸润。胸腔内也能见到血液,皮下广泛出血,尤其是股部和肩胛部的皮下出血非常严重。心外膜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也表现出血。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在靶器官作用机理上和雌激素非常类似,中毒后主要表现生殖功能异常。急性中毒表现为母猪出现发情现象,这种现象为假发情,阴门红肿,阴道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严重的可出现阴道和子宫外翻,甚至直肠和阴道有脱垂,乳腺增大,哺乳期的母猪泌乳量下降。亚急性中毒表现为母猪发情周期不规律,产仔数减少,仔猪体质差,对环境不良因素抵抗力弱,妊娠期母猪可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发情后无法配种。公猪中毒后表现雌性化,睾丸变小,精子生成功能下降,性欲减退,乳腺开始增大,包皮水肿等。

2

防治

预防本病需把好饲料原料关,做好饲料的运输和存储工作,猪场做到细节化管理,合理使用脱霉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把好饲料原料关霉菌毒素中毒重在预防,重点把控好饲料的原料关。饲料原料中,一般水分容易超标的是玉米,新玉米收获的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在收购玉米时,一定要对每家每户玉米的质量严格把控,已经出现霉变的拒收,水分超标的需进行二次烘干或晒干处理。大型猪场很多都自己种植玉米,为了减少霉变,可采购快速烘干机对玉米进行加工,通常水分低于13%即可使用。饲料加工完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霉菌毒素超标或霉菌微生物数量不合格者要进行返工处理,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玉米和花生饼粕中的含量不得大于0.05mg/kg,育肥猪混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得高于0.02mg/kg。做好饲料运输储存工作合格的饲料在出厂后,如果不注意运输过程和后期储存过程的防潮工作,也会导致饲料出现霉变。运输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zztx/12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