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氨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1-8-26 11:32:15   点击数:
 

很多鱼塘由于水源条件不好,加、换水很困难;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大,投饵量加大,鱼塘(特别是秋天)往往氨氮严重超标,有个别鱼塘会出现氨中毒现象;特别是精养鱼池在鱼类生长旺季,因投饵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温度又高,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也随之增多。

氨的产生途径和来源

鱼的呼吸:淡水鱼和虾蟹的含氮代谢废物主要以氨的形式从鳃排出,当鱼体内的氨水平要高于水体时,这一过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若不能及时排出,当血液中氨的含量超过1%时,就极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池塘底泥:水产的粪便固体和死亡藻类沉淀到池塘底部并开始分解,这一过程会产生氨,并从底部淤泥扩散到水体中。水体缺氧: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溶氧不足一方面会抑制好氧的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其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会阻碍硝化反应的进行,致使氨氮、亚硝酸盐不断积累。

氨的危害

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是亚硝酸盐的十倍。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

在0.01ppm~0.02ppm(克/立方米,下同)的低浓度下: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黏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抑制生长。

在0.02ppm~0.05ppm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他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在0.05ppm~0.2ppm次致死浓度下:在此浓度下会直接破坏鱼类皮肤和肠道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在0.2ppm~0.5ppm的致死浓度下:在此浓度下鱼虾类会急剧中毒死亡。

控制氨浓度的措施

换水:换水、加水降低氨的浓度。这是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降碱:把水的pH调整到弱酸性,也就是pH7的状态下,水中有剧毒的氨会转化成无毒的铵。这种方法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存在ph震荡的潜在威胁,和换水一样只可做为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另外,在氨氮中毒时切忌使用生石灰净化水质。种植水草:可以大量种植水草,水草能以吸收铵的方式来间接消耗氨,铵可以作为一种氮肥成为水草的养分。在一定的pH以及温度下,水中的氨和铵会有一定比率的转化关系,铵减少时,部分氨就会自动转化为铵,氨也就减少了。

泼洒解毒活水素浓缩液:解毒、保苗、抗应激

本品采用真空浓缩工艺将解毒活水素浓缩,避免了热不稳定成分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存了原料的营养成分,使其效果不降低,本品为解毒活水素浓缩8倍的浓缩液,不添加任何增稠剂,安全高效。1、解除毒素:迅速降解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残留药物,增加溶氧;络合水中重金属离子,降低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防止蓄积性中毒。2、改底活水:可有效分解塘底粪便、残饵等有机物质,清除水体发黑、发黄、发红、发白等现象,防止水体恶化,对老化池塘效果尤其明显。

3、抵抗应激:本品可显著提高水生动物抗应激能力,放苗前使用,可显著提高苗种成活率。

声明:部分素材搜集整理来源互联网,如侵害到第三方利益请联系客服进行清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yzyy/1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