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先锋·“大师傅”系列
他们是专业线条的行家里手,也是攻坚创效的业务骨干;他们是一个团队的领头雁,也是员工心目中的“大师傅”。在“持续攻坚创效”期间,“大师傅”们不断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将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助力攻坚创效。
一张张“有底气”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个在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攻坚“大师傅”。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北京石油的攻坚“大师傅”赵连福的故事。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努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他是“中国石化技术能手”,在设备里摸爬滚打,练就过硬本领;他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凭着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的精神,在普通的岗位上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件事”做出了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他就是北京石油长辛店油库设备管理岗赵连福。
01
葆匠心,潜心钻研练技术
攻|坚|大|师|傅
在赵连福的桌子上,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油库各种设备的工艺流程、检修要点及维护时间。
“维修这个工作,必须干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我们才能跟得上设备技术发展的步伐。”赵连福说。
赵连福从年起开始从事电工工作。为学好电工知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老师傅耐心的带教过程中,认真地学习电工基础知识、三项规程,很快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一名熟练工,并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性考取了电工进网许可证和电工作业类高压维修证。
之后,他从电工到电工班班长,再到现在的设备管理岗,用他的话说:“我一辈子都在跟设备打交道,与机器交朋友。”为了做好设备维修工作,赵连福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外,他还在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多想,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进行总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过程中,赵连福对每个设备的性能、利用率等信息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他还从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着手,确保设备全环节管理无遗漏。
为了确保设备按期进行检测、特殊工种上岗证做到无缝隙衔接,他组织维修人员利用废旧展板在油库显著位置设置《长辛店油库周期性关键节点一览表》,使设备及时做好周期性检测,确保设备平稳运营。
同时,他还带领设备维修组人员认真总结油库三年内发货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编写了页1.2万字、张图片的《长辛店油库自动发货系统故障排除手册》。“这本手册就是我们的维修‘宝典’,油库常出现的故障基本靠它就能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维修组刘海说。
02
真用心,攻坚克难显身手
攻|坚|大|师|傅
除了做油库设备的“守护者”,赵连福还是设备技改的“先行者”。一直以来,他都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在维修设备的同时,想方设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赵连福带着维修组人员围绕各装置降本压费的潜力展开分析和调研,力争“挖”出潜力,“降”出成效。铁路栈桥接卸鹤管是油品接卸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泵头与接油盒碰撞导致泵头容易损坏。维修一次泵头的费用大约在六千元,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频繁维修泵头直接影响油库的接卸效率。于是,赵连福和搭档乔江波两人一有时间,就往铁路栈桥上跑,从设备材质到接卸流程再到操作手法,经过数周的观察研究,最终让他们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为油库节约维修费用数万元。
添加剂泵加装变频器、鹤管旋转接头限位器、发油管线加装在线密度监测……近年来,赵连福先后提出小发明、小创造20余项,每年为油库节省维修费用20余万元。
“年,公司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赵连福感慨地说。
“赵连福创新工作室”是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赵连福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带领成员们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先后共有38个创新项目获得北京公司奖项,其中2个项目获国家专利;1个项目获北京市总工会二等奖;2个项目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今年,赵连福工作室设计发明的“火车槽车装卸鹤管用复合型密封帽及装卸鹤管”也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并开始准备进行推广改造。此次改造将有效强化火车槽车的密封效果,减少易挥发物质对大气的污染,助力守护首都的碧水蓝天。
03
守初心,传道授业育人才
攻|坚|大|师|傅
早上8:30,赵连福带着徒弟苗泽宇对主输泵棚、铁路栈桥等区域的设备进行巡视,当走到发货场8-2号输油泵时,赵连福突然停下脚步,拿起随着携带的听针认真听了起来。
“小苗,这个泵的声音不太对,你让发货组先停用这台机器,咱们检查一下。”“好的,师傅。”
当机器停止运转后,赵连福就动手“拆”了起来。“你看,这个泵的轴承和密封坏了,如果没有及时更换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管道泵的工作,到时候再修就麻烦了。”赵连福一边动手排除设备故障,一边细心地给苗泽宇讲解自己维修的思路,如何根据现象寻找故障点,如何分析主要因素,如何动手排除,以及注意事项等。
这只是赵连福教导徒弟的一个剪影。赵连福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发动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安稳运行。他手把手向徒弟们传授经验,以身作则引领团队齐上阵,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了让班组成员练就过硬的本领,赵连福从细节入手,带着大家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对装置运行全面了解。小到螺栓的大小、阀门的型号、电机的功率,大到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措施、同类设备事故分析学习,赵连福一点点地教,一个个地纠正。
“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可以教他们。”在北京石油每年一次技能鉴定考试期间,赵连福都会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担任起技能鉴定辅导老师。他充分利用考点设在油库的优势,多次组织油库参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对于专业知识功底薄弱的人员,他就一点一点的教,直至教会为止。对个别勤学好问的同志更是不吝指导,有问必答,辅导期间,饭堂成了赵连福为考生讲解的地点,专业知识成了正餐,午饭反而成了辅料。在他的教导下,先后有20余名员工取得了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工。
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赵连福用自己的坚韧、毅力和执着
以匠心,致初心
不气馁,不放弃
在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中
践行自己的工匠梦
·END·
刊期:第期篇投稿邮箱:zhaoyangyizhan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