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高温,谨防发酵谷薯类制品或银耳引起的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1-7-7 12:51:31   点击数: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竴鍏遍渶瑕佸灏戦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115.html

食物种类

椰毒假单胞菌中毒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辽宁等省高发,近年在广东也时有发生。有三类食物在夏秋季特别是在潮湿高温条件下,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一是发酵谷类制品,如湿河粉、湿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在高温环境下浸泡时间过长的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中毒原因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短小杆菌,兼性厌氧,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来源于土壤,可能会随食物原料而污染食品。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高温,很容易被杀死,但其代谢产物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高温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毒症状

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24小时,最长可为3天,中毒后发病急,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胆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消费提示

由于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为个体食品加工者或消费者个人制作的发酵面米制品及银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夏秋高风险季节会加强相关产品质量监管并时常发布消费指引:

在此,提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不要使用霉变的玉米等谷薯类原料制备发酵面米制品,浸泡时要勤换水,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二次污染。采摘的鲜银耳要及时晒干或充分紫外照射,禁止食用水泡后不成形、发粘、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的变质银耳。广东等南方消费者选购米粉(线)要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色泽均匀一致,无酸败味、霉变味及其它异味的米粉(线)产品。

消费者如发生疑似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的吸收量。医院救治,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

在“食安香洲”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yfzl/12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