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民间俗称的“毒五月”的恶日、“九毒日”之首。意思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体内堆积的毒素会开始发出来,很多人都会感觉身体不太舒服。
五月真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更多是源于古人对农历五月的偏见和嫌弃。
从芒种开始到小暑,农历五月也就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外界气温越来越热,空气环境又十分湿热,在这种气候之下,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俗称“五毒”)开始四处爬行,各种时疫,瘟毒滋生……古人称“阴气萌作,疫病流行”。
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所以这样的五月,古人都忙着洗药澡,插艾草,悬菖蒲,喝雄黄(毒)酒,佩香囊,驱五毒,就好像“卫生防疫月”。可见,这些毒虫便是“毒五月”的来源。
今天的我们知道其中道理,虽不必喝雄黄酒祛除五毒了,注意食品卫生即可,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也确实给人体带来了许多不适。对照下,你在毒五月“中毒“了没?!
一、脾胃虚弱导致腹泻、胃痛
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而我们也强调,夏天体内反而是虚寒的,夏天吃冰喝凉变得频繁,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人也就特别容易腹痛、腹泻、胃痛。另一方面,天气热气温高,食物本身容易腐败,如果不小心吃了变质的食物,拉肚子也就不奇怪了。
二、暑气通心,心烦气燥
从中医来看,暑气通心,同时,辛辣食物、夏天宵夜的烧烤,都会导致肠中积热,于是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会心烦气燥,口舌长疮,失眠,上火,便秘……这种情况除了要注意多喝水、适当吃新鲜果蔬外,还要多滋肾阴,让心火下降给肾用,肾水上济给心用,才能达到体内阴阳平衡。
三、热能耗气,气阴不足
气虚质人群感受尤为明显。因为气虚之人收摄无力,本来就容易自汗,此时天气变热,会骤然出汗。中医认为“血汗同源”,大量出汗,会造成人体津液损耗,也会引起身体的失调。
四、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天气骤热,阳气上升,肾精、肾阴不足的人群,肾中阴精不能涵养肾阳,则阳气有余,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所以,此时很多人会突然出现上焦的热症,比如突然脸红,脸上皮肤痒,起小疙瘩等等。
我们总是对寒冷的到来做足了准备,可是对于温暖,我们往往毫无防范。其实,天气变热,也会引起身体的变化,体质本来就失调的人,此时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如果觉得心烦气躁,可以来一点滋阴的银耳百合汤,或甘麦+大枣,鸡元汤可选滋阴补虚,安神清心火的鲍鱼莲子型鸡元汤;
如果觉得浑身黏腻湿气重,可以红豆+薏米、陈皮+茯苓,或来点祛湿茶,或者温胆汤泡脚,鸡元汤则选滋心养肺,祛湿健脾的鳄鱼肽鸡元汤;
肾阴不足,上热下寒,则可选滋阴益肾,温中散寒的双乌肽鸡元汤及滋肾益精,阴阳双补的精蓉阳元汤。
注意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
控制房事,减少肾精的损耗,这点古人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多喝水,尽量少食冷饮瓜果,辛辣烧烤,遇到事情稍安勿躁;
拍打八虚:每天8*36下。
两肘,两腋,两髀,两膝窝,被叫做八虚。这八个地方,平时常常是“折叠状态”,气血运行在拐弯处容易变慢。
八虚对应着不同的邪气,如果你有对应的问题,可以着重多拍: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心烦,眼睛红肿,口腔溃疡,失眠多梦多拍这里)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有乳腺增生、结节、肝郁的人,多拍这里)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有妇科问题、便秘、痛经的,多拍这里)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腰腿疼,膝盖经常没劲儿的多拍这里)
拍打八虚很简单,用空心掌或空拳,由轻至重,每处拍36下。给这里一个气血的震动,推动气血行走得更快,帮助身体排走邪气。
愿大家端午安康,五月安康。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