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央视新闻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病进药店、医院,这已是如今百姓家庭的习惯做法。据报载,我国约有7成家庭存在自我用药不当问题,有近半数消费者不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每年约有万人因用错药或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近20万人因药源性疾病死亡。
本是救命的良药,却在错误的应用下变成了致命的毒药!合理用药,不容忽视!
事件回放:广东江门的一名18岁女孩同吃两种感冒药后离奇死亡,据报道,女孩服用的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会致人茶碱中毒。
提醒:
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扑热息痛(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事件回放:宁波60岁王大伯中暑后,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又服下两粒头孢。结果,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医院抢救。
提醒: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醇,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事件回放:湖北一个老人为了降压,吃了2片降压药,之后又吃了小半个柚子。半个小时后就感觉头晕得厉害,心跳也很快,医院的半路上晕了过去。提醒:
柚子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等于加大药量。另外,柚子本身有降压功效,如与降压药同服,会使药效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引起头晕恶心,比较危险。
事件回放:台湾的王女士因喷完驱蚊液后涂抹防晒霜,大腿和手背出现过敏红肿现象,还发生了昏厥。提醒:
驱蚊液中的主要成分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在高温下被皮肤加速吸收,在过敏体质人群中易引起过敏。感冒药你吃对了吗?感冒分四种,用药需对症!
一、风寒束表证(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或有喉痒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辛温解表。
:(1)风寒感冒颗粒;(2)荆防颗粒;(3)感冒清热颗粒;(4)感冒软胶囊;(5)正柴胡饮颗粒;(6)伤风停胶囊;(7)感冒疏风胶囊。
二、风热犯表证(风热感冒)
发热较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面色多赤,目胀,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少、头痛、咽痛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辛凉解表。
:(1)银翘解毒片;(2)风热感冒颗粒;(3)桑菊感冒颗粒;(4)桑菊银翘散;(5)清开灵口服液;(6)羚翘解毒片;(7)连花清瘟胶囊;(8)双黄连口服液;(9)柴胡口服液;(10)穿心莲片;(11)金莲清热颗粒;(12)复方大青叶合剂;(13)金青感冒颗粒;(14)羚羊感冒片。
三、暑湿伤表证(暑湿感冒)
头昏重胀,见于夏季,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以发热、微恶风、肢重、头痛、口渴、胸闷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清暑祛湿解表。
:(1)藿香正气颗粒;(2)保济丸;(3)午时茶颗粒;(4)沙溪凉茶颗粒;(5)万应甘和茶;(6)薄荷六一散;(7)六一散;(8)六合定中丸;(9)四正丸;(10)祛暑丸。
四、气虚外感证(气虚感冒)
怕冷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倦怠懒语,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以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气虚无力、倦怠懒言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气解表。
:(1)参苏丸;(2)桂枝合剂;(3)荆防败毒丸。
提醒:碘酒中含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提醒: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遇到蜂蜜会形成一种复合物,减弱退烧作用。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
提醒: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提醒: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刚做完手术,出血的风险更高。
都说1+1=2,但是这些东西,可是1+1=危险!请一定牢记、并转发给你的家人朋友↓↓↓
北京中科白癜风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