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凌晨,闵行区华漕镇诸新三村14号楼发生火灾,住在该楼501室25岁的王海滨,逐一敲门提醒楼内住户逃生消防赶到现场后,明火被扑灭,邻居们均安然无恙但王海滨却被严重灼伤,经诊断其皮肤烧灼伤面积达88%、深度为三级,并有吸入性损伤
早报记者 胡宝秀 实习生 张隽韬
实验现场,因为浓烟过于呛人,在现场监护的消防员实施灭火明火扑灭后,实验的3辆电瓶车仅燃烧了一半
谢福根提出注意点,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比较容易引发火灾,其在不充电的时候同样也不是完全安全,因为导线本身是带电的因此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居民们一定要加强对电瓶的保养,同时不要使用不适配的充电器,以免造成火灾隐患
为管道保温材料此,昨日上海市消防部门组织了一场电动自行车起火实验,提醒市民用车安全根据实验数据,电动自行车燃烧产生的气体温度在90秒之后达到200 ,这个温度足够造成人体呼吸道烧伤燃烧3分钟后,浓烟温度可达700 ,一般人吸入后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夺去生命
燃烧3分钟温度达700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实验人员发现,起火电瓶车燃烧最猛烈阶段时,温度可达658.8 ,而最高可产生的温度则是1105.9 ,而人体温度的正常值是36.3 ~37.2
事后,经消防部门初步调查,起火原因是停放在事发1楼走道的电瓶车充电引起而电瓶车充电引发火灾的事件也随即引起各方关注
实验过程中,电动自行车开始起火之初,先是冒出阵阵白烟待明火出现后90秒,起火地点的底楼通向二楼的温度瞬间上升至200 ,且伴随大量食物中毒属于意外吗黑色刺激性烟雾飘出燃烧3分钟后,温度达到700 ,还发出“呲呲”的燃烧声和爆裂声
全国火调专家谢福根现场介绍,电动自行车燃烧出现明火3分钟后,产生的烟雾就可以充斥楼道内部,并且该烟雾都属于有毒有害气体,一旦居民在逃生过程中吸入一定量的烟雾就会导致晕倒
不充电时也并非完全安全
消防部门表示,此次组织实验是为了提醒市民在使用电瓶车时尽量做到室外充电,同时应当清理周边可燃物,或集中在非机动车库充电,且充电要有人看管,避免充电故障时未及时发现从而酿成火灾
昨日实验现场,燃烧3分钟后温度达到700 ,且伴随大量黑色刺激性烟雾飘出
谢福根反复强调,所以如果身处火灾现场,居民们一定要根据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逃生方式谢福根表示,由于现在许人间中毒多高档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都是高分子材料,一旦引发火灾,燃烧速度较快,因此更加要提高防火意识
上海市消防部门透露,上海电瓶车引发的火灾90%都是在充电时候引起,电瓶车(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后,一旦引起火灾,作为逃生通道的楼道会被明火和浓烟堵塞,增加居民安全逃生的难度
昨日15时30分,经过前期技术准备,上海市消防部门组织了一场电动自行车起火实验,实验过程中,3辆电动自行车开始起火之初,先是冒出阵阵白烟待明火出现后90秒,起火地点的底楼通向二楼的温度瞬间上升至200 ,且伴随大量黑色刺激性烟雾飘出燃烧3分钟后,温度达到700 ,还发出“呲呲”的燃烧声和爆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