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江苏、安徽等省发出推迟开学、继续搞好线上教学的通知。狡猾的疫魔不能不防,孩子的课程不能不上,二者可以说同等重要。不过笔者以为,不仅要上好特殊时期的在线课,还应该开一门重要的新课——战“疫”课。因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孩子眼前最好的生命教育课。
通过这场尚未结束的与疫情的殊死战斗,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生命、生活、生态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明白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紧迫的。
作为子女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读懂世界、读懂教育。作为父母,要担负起生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当下的抗击疫情,让孩子既体会到恐惧又学会从容,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重视对孩子的保护、时刻把子女安危放在心上的同时,要向孩子传递敬畏生命的态度,让孩子明白生命不容被侵犯、需要每个人都尊重,建立起敬畏生命的强大信念。要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以结束生命这一极端方式来逃避压力、告别失意、推卸责任,坚强乐观地面对各种挫折。当孩子考试失手了、恋爱失意了、求职失败了,要陪孩子一起面对和度过,让孩子知道,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有熟悉的一位校长言,这是一次意外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认真去备战“疫”这一课,就会发现,战“疫”中的一件件、一桩桩真实感人的故事,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同时也充满了人文的关怀,还饱含着对生命的关切。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学校,应将生命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安全教育等予以整合,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彰显生命教育的个性化,助推课程多元化和开放化发展,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美好,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比如,通过必要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教会学生懂得交通法规并自觉遵守,教会他们在骑车、步行时不仅懂得如何避让他人,还要知道如何防备他人碰撞。再如,在进行险情求生教育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生存技能训练,学会游泳,掌握火灾、洪灾、煤气泄露、食物中毒、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防不测事件对生命的伤害。特别是遇到他人遇险需要伸出援手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量力而行、见义智为。
作为大众传媒,是目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应该充分重视大众传媒作为一般媒体、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在开展和推行生命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作用,让青少年明白,改变世界的绝不可能是一场瘟疫,而应该是这场瘟疫中人类对于这个世界所秉承的态度与回应的力度,并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时时处处和点点滴滴。通过电视公益广告或广播、媒体,在公交、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宣传海报,广播、电视等媒体经常插播公益广告,让大家充分尊重居家、校园、社会、交通等安全常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及掌握意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保护广大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这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用好战“疫”这本教科书,让生命教育走在伤害前面,引导并教育青少年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使他们活出精彩的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绽放更加灿烂的生命之花。
供稿l东海民兵
作者简介
唐守伦,江苏灌云人,年入伍,先后参加了封堵九江决口、汶川抗震救灾和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军事行动,以及镇江市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等重大活动,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20多次获中国五四新闻奖、全军好新闻奖、南京军区和江苏省新闻奖,连续20多年获原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年度新闻质量奖,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闻作品选集《角逐零距离战场》(上、下两册)。
转业到地方后在教育系统工作,先后被评为镇江市级机关“十佳效能标兵”,荣立三等功;连年被评为全国和省级“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省“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余篇,12条重要教育改革信息被国办、省“两办”采用,10多篇作品在全国、全省征文中获奖,15篇作品获“江苏教育新闻奖”;编辑出版7本教育新闻选编和画册。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