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民生福祉落地落细,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01消费要围绕扶贫实施搞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需要消费持续不断地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聚焦发力,通过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政府引领消费扶贫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单位等,是消费扶贫的关键力量,在消费扶贫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政策举措,将消费扶贫纳入定点扶贫和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工作重要内容,在同等条件下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网络助力消费扶贫加大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互联网企业继续发挥流量优势,着力为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和服务建优建强网络交易平台。加大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和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加快培育邮政寄递与农产品电商协同项目,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解决好农畜产品销售难题。
区域协作消费扶贫东部发达地区应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利用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等优势,为重点消费城市和贫困地区搭建交流合作、产销对接平台,采取集中采购、组织展销、开展扶贫产品专卖、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等多种形式,继续面向贫困地区采购相关产品和服务。
构建机制消费扶贫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优化产品供给、畅通产品流通、增强销售能力,打通贫困地区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的“瓶颈”,构建起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消费“买卖”共赢,让消费扶贫“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有为”,让消费扶贫更有质量,真正可持续。
02消费要聚焦国内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在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之举,是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从更深层次来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
要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且具有巨大增长空间。要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更高水平的结合,让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更加匹配。要从破除制约消费体制机制障碍入手,着眼整个消费链条,找“病灶”查“堵点”,全面提升消费领域治理能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积极适应公众消费日渐升级的趋势变化,加快建立健全标准、品牌、信用、维权、监管等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愿意消费、敢于消费、放心消费、有地方消费,真正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要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金融让利,进一步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降低中低收入者的日常税负,特别是加强对疫情冲击的救助,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释放有效消费需求。结合“保居民就业”,改革现有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体系,全面覆盖各类农民工和弹性就业者;结合“保基本民生”,及时发现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没有覆盖的边际人群,实现民生保障体系全覆盖。继续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妥善解决好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启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从强化再分配机制、动态调整个税起征点和五险一金等方面入手,增强老百姓收入分配改革的“获得感”,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消费意愿。
要创新激发市场消费活力致力打造各类“云消费”新场景,构建云导购、在线教育、无接触零售等“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主动扩大进口,让消费者在国内就能买到全球质优价廉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增强高标准产品服务的“可得性”。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城乡消费联动增长,尤其要打通工业品下乡和优质农产品进城渠道,促进消费网络化、体系化。
03消费要坚持绿色戒奢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鼓励消费,崇尚绿色环保,也反对浪费,力戒奢靡享乐。
要大力弘扬节俭消费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永远不能丢,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倡导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形成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成为个人良好习惯,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要全面推广绿色消费强化资源稀缺意识和节约意识,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开始,引导人们向适度消费转变、向环境友好型消费转变。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绿色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的投入,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制定和完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构建生态信用体系和激励机制,让绿色消费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消费选择。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要积极倡导理性消费消费绝不能浪费,浪费绝不是消费。要深刻反思消费至上主义和过分崇尚物质追求的风气,自觉倡导物尽其用、量力而为、理性适度的消费,克服“剁手”的冲动消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反对贪得无厌、奢靡无度的铺张浪费。积极发展闲置经济,借助闲置交易实现物品利用最大化、绿色化,让物品在成为垃圾前再次流动起来,延长生命周期,让库存变供给、将浪费变消费。要从制止餐饮浪费抓起,通过立法把具体的制度规范起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整体提升国民消费素养,形成理性的消费思维。
04消费要促进产业升级围绕扩大内需,既要在消费、投资等需求侧用力,也要在供给侧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扩内需战略牵引产业升级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更加注重锻造“长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柔性、智能、精细化优质产品,加大传统制造的数字化改造力度,加快打造本土高端制造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挖掘“老字号”品牌等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引导支持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注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挖掘投资新热点,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进一步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提升。
高品质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着力深耕“专精特新”细分市场,培育形成“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高质量供给竞争优势,解决好外销与内销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的“内外有别”双重标准问题,更好适应现有消费需求变化,让要素资源适度向能够提供中高端供给的市场主体集中。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产能灵活转换机制,加强外贸企业替代扶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合作,重点培育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终端产品、关键环节、高附加值等领域的竞争力,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高品质需求。
新消费业态加快产业升级抢抓后疫情时期的市场需求“风口”,科学精准谋划,推出有效措施,加快升级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服务消费,打好拉动消费市场的组合拳,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大力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中高端消费品生产,推进5G大规模商用,引导“宅经济”合理有序发展,推动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加快互联网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智能体育加快发展,积极拓展高端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努力在疫后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换道超车,着力形成带动力强的消费增长极。对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供给端推陈出新,促进生产和消费端“双升级”,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