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渐热,雨水充沛,野生植物大量生长,容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植物中毒事件,不要轻易采食野生植物,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绿色标准
1
野生并不代表绿色
提起野菜,很多人认为,它们未经人工施肥、撒农药,不会残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因此野菜的安全性更高、更绿色。但事实上,大部分野菜虽是自然生长的,但并不算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不仅要求产地的生态环境优良,还必须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并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只有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产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采摘区域
2
采摘要注意区域
现代社会已经让许多地方的水源、土壤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被野生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中富集;汽车排放的尾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在野生植物叶片表面沉积。长在公路、工厂附近的野菜,受到污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它们看上去干净鲜嫩,但如果食用的话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适量食用
3
过量食用反而危害健康
野菜和我们常吃的蔬菜一样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同的野菜有着自己的营养优势和特点,不可一概而论。由于生长的环境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通常野菜比家菜会更有风味。纤维、草酸,以及一些生物碱等物质给野菜带来了独特的风味,但也会影响一些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具有轻微的毒性。研究人员认为,野菜种类多样,有些野菜属于食药两用植物,植物体内含有某些有毒物质,如果不经过加工处理食用或者过量食用可能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灰条菜、苋菜等,含有一种光敏物质,人过量食用,又经阳光照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谨慎鉴别
4
不随意采食不明野生植物
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植物是否有毒,所以个人不要采食野生植物。同时,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不明野生植物。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植物,更不要轻易食用。
安全烹饪
5
如何食用野菜既科学又安全
在野菜物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人们普遍食用、熟悉的植物。此外,烹饪野菜时要注意洗净,最好用热水焯烫。一来可以通过热水浸泡去除一定的天然毒素,二来可以通过焯烫去掉一部分野菜中的草酸;进食野菜时应当适度适量。如果吃野菜上瘾反而有可能因摄入过多膳食纤维而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身体不适。
误食诊治
6
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该怎么做
一般误食有毒植物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6小时后发病。一旦不慎进食野生动植物发生中毒,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浓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医院救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解毒药”,以免延误救治,危及生命。同时注意留存剩余动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