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源性疾病之毒蕈中毒

文章来源:经管道分发的气体意外中毒   发布时间:2021-1-30 0:25:31   点击数:
 

什么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化学性食物中毒可数分钟发病)它的症状取决于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此外食源性疾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其他相关并发症。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哪些?

按照致病因素不同,我们常常把食源性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如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3)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猪带绦虫

(4)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铅、砷、有机磷等

(5)真菌性食物中毒:如黄曲霉毒素

(6)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

(7)植物性食物中毒:如四季豆中毒、毒蘑菇中毒

(8)其它或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

什么是毒蕈中毒?毒蕈(dúxùn)通俗地讲即为"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知者有00种左右,其中毒性很强者有0余种,如: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等。让我们来了解毒蕈中毒的相关知识。致病因子:主要是蘑菇的种类繁多,人们缺乏区分有毒和无毒蘑菇的经验时容易误食,误食毒蕈后会出现中毒。临床表现:毒蕈中毒素成分各异,能够导致不同的中毒症状。大概可以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敏皮炎型七种类型。每种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都会导致严重的结局。其中胃肠炎型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剧烈腹泻,体温不高,病程较短,一般持续2-3天。预防措施:由于外型上很难将毒蘑菇和可食用野生菌区别开来。因此,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野生蘑菇,不可轻信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尽量不要在农家乐等不确定蘑菇来源的场所食用菌类食品。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kev5.com/jbyl/10856.html